不久傳出了小沈陽跟孫紅雷在張藝謀《三槍拍案驚奇》打架的新聞,遭到劇組例牌否認,但也有知情人言之鑿鑿告訴我,兩人確實在酒后因一語不合發(fā)生沖突。用趙本山的話說:“小沈陽以前是一科長,現(xiàn)在是省長,遇上什么事他哪把持得???”
小沈陽為什么拍電影?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并不簡單。
同一時期同樣因為春晚大紅的劉謙雖然因過度曝光走下行線,但撈足了真金白銀。而小沈陽在做電視臺節(jié)目、拍了一個廣告、全國巡演后就進了《三槍拍案驚奇》劇組,經濟損失會相當大。
小沈陽不會不知道“花無百日紅”的道理,也不會不追求物質享受,面對金錢誘惑,他沒有如劉謙那樣賺快錢,而是老老實實聽從師傅教誨,為將來打基礎。
趙本山-小沈陽體制目前看是很穩(wěn)定的體制,當然,誰也不知道今后會不會發(fā)生類似吳宗憲-周杰倫那樣的師徒紛爭。趙本山在小沈陽未來事業(yè)發(fā)展上會有多大助力?從拍張藝謀電影來看,可以做出如下結論:趙本山已經順理成章的從恩人、業(yè)師轉變?yōu)樾∩蜿柕娜芙浝砣?、事業(yè)規(guī)劃指導。小沈陽被打造成趙本山的下一代傳人,東北喜劇文化第二代領軍人物。
趙本山應該已深刻意識到,在中國要成為演藝界的最重要符號之一,必須跟電影嫁接,尤其是跟張藝謀、馮小剛這樣公認的票房導演的電影嫁接。這種合作,也意味著權威及主流文化的認可。這種認同感是趙本山和小沈陽所需要的。
而對張藝謀來說,從《英雄》到《黃金甲》到《印象-漓江》再到北京奧運開幕式,他的“團體操美學”已經玩到極致。從藝術家到文化商人的角色轉換,“性價比”應該是作為電影導演兼老板的他下一步重點考慮的。馮小剛以巧博千金的《非誠勿擾》是個提醒也是個刺激,不再玩人海戰(zhàn)術,注重成本控制,可能收益更好。
張藝謀的自我突破、小沈陽的另類暴紅,加上張藝謀跟趙本山的交情,以及投資人張偉平的東北籍貫,綜合作用,讓《三槍拍案驚奇》有了當下這個組合。
《三槍拍案驚奇》還在拍攝中,預計是今年賀歲檔推出,這樣的組合應該能產生在商業(yè)上很成功的賀歲電影。張藝謀借助小沈陽的符號或許能達到他的商業(yè)目的并且部分改變某些對他忽略人性、過于講究形式的指責。
小沈陽拍電影又獲得了什么呢?對他走紅地位的權威認同,對他社會價值、藝術價值、商業(yè)價值的放量,以及更復雜的收獲。
比如小沈陽獲得了在影視圈極高的起點,他也成了“謀男郎”,這種起點讓小沈陽獲得了極大的無形資產,將讓小沈陽在今后的電影拍攝中逐漸“套現(xiàn)”??赡軙淖円郧耙恍┧^笑星在電影里僅是點綴,性質屬于客串的局面。
“勞模”小沈陽的這種“蓄芳待來年”的做法跟劉謙明顯不同,當然,計劃更科學,也將走得更長遠。還有關于話題制造的延宕效應。魔術相對語言節(jié)目并非主流,更重要的是劉謙的團隊遠無小沈陽團隊強大,符號所裹挾的人脈、事件營銷能力都遠遜于后者。
一次春晚演出是不足以支撐更長時間的。小沈陽的折騰能力,制造出的新鮮話題,將讓容易喜新厭舊的觀眾暫時屏住呼吸。一年一次是基礎,最好一年活躍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