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棒槌如何修煉成精 剛上班的時候,媽媽常跟我講一句老話:“棒槌掛在城門上,三年才能成精?!?
她那意思估計是指棒槌一時半會成不了棒槌精,一定要修煉三年才行,用來鼓勵我憋住勁耐著心,好好修煉,總有“成精”的一天。這就跟鐵杵磨成針、或者媳婦熬成婆、或者阿香婆熬出香辣醬,也許是一個道理吧。
現(xiàn)在,我媽跟我聊天,談到工作的事,她講的最多的一句是這個:“你看,我說吧,棒槌掛在成門上,三年就能成精了吧。”聽她那意思,是很滿意地覺得我這個棒槌已經(jīng)修煉成精了?
雖然我自認遠遠沒有達到“成精”的境界(XIA才成精了呢),但是,想想看,我竟然彈指間已經(jīng)在這行做了五年多了,畢竟,已經(jīng)走過了迷霧重重的階段,現(xiàn)在,這個行業(yè)對于我來說是熟稔的、明晰的、坦白的。我不再是個被關在阿里巴巴寶庫外面、不知道開啟大門的咒語是什么的那種門外漢了。那么回頭想想,一個從學校剛走出來的學生,如何能夠被培養(yǎng)成一個真正的外貿(mào)人呢?
在前面有一節(jié)“芝麻芝麻開門吧”里面,我寫到了我和我的同事們剛?cè)胄腥绾纹鸩降囊恍┦虑椋梢钥闯鰜?,我們?nèi)际亲约合龟J瞎折騰,無意中撞進阿里巴巴寶庫的,有的人運氣好,一頭就撞進去了,有的人運氣差,撞得頭破血流才跌進去。為什么沒有人站在寶庫的大門口教授我們“咒語”呢?
就我看來,現(xiàn)在的國有外貿(mào)公司,全都沒有一個完善的、系統(tǒng)的、有效的新人培養(yǎng)體制。至少HH公司就沒有。(HH公司真是倒霉了,頻頻被我拿出來當?shù)湫?,誰叫我就只認識你呢。)
不要說十幾年前進公司的那些老員工了,就只說在我們那一屆進公司前后進來的一些新人,按理說,前后幾年之間的新人,公司的培養(yǎng)計劃應該是一致的吧,可事實完全不是這樣:有的人在單證科實習了半年,有的人只呆了一個月,還有的人壓根沒去過,有的人還被公司心血來潮考了單證考試;有的人到工廠實習了幾個月,有的人只去過一個星期,也有根本沒下工廠實習過的;有的人一年不到就被推上獨立外銷崗位,有的人三四年了還在作助手。
不要說前后進公司的,即使是我們同屆的幾個人,也是情況大相徑庭,因此每每湊在一起聊天,都各自發(fā)各自的牢騷,早早上外銷崗的也發(fā)牢騷,遲遲還在作助手的也發(fā)牢騷,都覺得自己是最倒霉的人似的。其實,我們發(fā)牢騷只是發(fā)牢騷而已,帶點個人情緒,不過也的確是反映出公司在培訓方面的弊端來,非常欠缺考慮,公司人教部好象只管招人,每年都招好多,可人招來了就不管了,放任自流,任我們自生自滅。在這點上,國有公司還是遠遠無法跟那些著名國外大公司相提并論的,他們對于新人的培養(yǎng)計劃,那可是當作公司里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事呢。
某名人不是曾經(jīng)對年輕人說過一句話嗎:“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jié)底是你們的。”而在一家國有外貿(mào)公司里,領導們似乎很不情愿面對“這世界遲早是年輕人的”這個真理似的,他們更關心的是那些老員工、那些中流砥柱,他們的喜怒哀樂牽動著領導們的心臟,他們才是公司的搖錢樹,今天有錢今天搖,誰管世界明天是誰的。這豈不是目光短淺?
一方面,公司領導對培養(yǎng)新人不夠重視,另一方面,中層干部和骨干業(yè)務員權限太大,他們往往能凌駕在公司制度之上,他們更在乎的是部門內(nèi)部的業(yè)績、自己個人的業(yè)績,因此,一旦來了個新人當自己的助手,他們當然不愿意新人一會兒幫他做事,一會兒又跑到外面去實習,于是,他們向領導提出:“太忙了,需要他們新人幫忙,走不開,不能讓他們?nèi)嵙??!鳖I導一聽,忙好啊,忙是替公司賺錢呀,當然一萬個同意,新人不實習就不實習吧。這樣一來,眼前利益是照顧到了,老員工的利益也照顧到了,卻犧牲了新人的利益,也犧牲了公司未來的利益。
也許領導會說,讓新人給老業(yè)務員做事也是學習啊,的確是學習,的確也大有收獲,可是新人的培養(yǎng)是需要全面考慮的,僅僅靠常年給某個業(yè)務員做些瑣碎的雜事,學到的東西有限。
有些領導恰相反,想走捷徑,早早將一個新人推上外銷崗,讓他出國、參加交易會,給了他很多機會,想讓他早點為本部門創(chuàng)造效益,也為自己臉上增光??蛇@也是不行的,外貿(mào)行業(yè)里,新人的培養(yǎng)根本沒有什么捷徑可走,當一個人還什么都不懂的時候,他出國是白出,參加交易會是白參加,任何機會都是白給的,他根本沒有能力利用起來,即使碰運氣一時做到一點訂單,也做不長久。這一點,在HH這樣的省級公司還好,但是某些市級外貿(mào)公司就有很明顯的這種急功近利的勢頭,KEVIN有同學在某市級外貿(mào),一去就出國,獨立做外銷,非常得意,KEVIN羨慕得要死,可是,后來他那同學一點沖勁都沒有了,根本做不好,實在是因為基礎沒有打好,完全是瞎折騰。人還沒有學會走路,就讓他去跑,如何可以?
由于缺乏培養(yǎng)體制,新人們稀里糊涂地慢慢成長起來,有的上進一點的多多自己努力,有的運氣好點的被人指點,有的被動點的就原地踏步,有的倒霉的就怎么也做不好。最終結(jié)果是,不管是誰,最后業(yè)績做出來以后,他們都對公司毫無感激之情,覺得公司幾乎沒有給自己什么幫助,全是自己努力的結(jié)果,哪天要抬腳走人,根本不會對公司有什么內(nèi)疚和留戀的。這些話是一些老員工親口告訴我,絕非我自編。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