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公式一:
一個好的外貿人員+一個一般的平臺=也能做出很好的業(yè)績
一個毫無經驗的外貿人員+一個很好的平臺=業(yè)績也有可能為零
幾年前曾有一個外貿業(yè)務員在貿易通上問我:為什么詢盤一大堆,報價之后卻沓無音信。我了解了一下他的背景,原來剛畢業(yè),聘于廣東一個小公司,老板倒是舍得投錢,花十二萬一年在阿里巴巴做了“高供”,就指望他依靠這個平臺能做回業(yè)務。他把發(fā)給客人的郵件轉發(fā)給我,我這才發(fā)現(xiàn),光有一個報價,既沒有FOB或EXW說明,也沒有包裝方式、付款方式、發(fā)運時間等細節(jié),要是客戶肯回信給他,倒是奇了。
在論壇也能看到大量外貿新手的提問,但問來問去,關鍵的無非兩類:一是去哪里找客戶;二是為什么有詢盤沒回復;問這些問題的人,一定是像上段中提到的小伙子,初初畢業(yè)或入行,就被拋到了外貿的前沿,“拔劍四顧心茫然”,一心想要殺個把敵人向老板邀功,誰曾想逡巡若干來回,連根敵人的羽毛也未看見。
所以與其討論如何著手做外貿,還不如討論一下如何尋找好的落腳點。與其在這里茫茫然投石問路,不如拜個貼身師傅由他親手領進門;
前段時間有人在這里討論畢業(yè)后到底是先去工廠還是先去外貿公司,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最好選擇去外貿公司鍛煉一兩年。具體原因分析如下:
1、在工廠,即使有上司帶,也是學習產品知識多過外貿知識;而外貿公司教的則是放之四海皆準的基本游戲規(guī)則;
2、新去工廠,運氣好可能能直接干上跟單,運氣不好就得當一頭開荒牛;去外貿公司則不用擔心訂單問題,一定會從單證和基礎工作做起;
3、工廠往往對員工有過高和不切實際的期待,以為今天開通阿里巴巴,明天就能帶來訂單;外貿公司則不會給你過多壓力,一兩年單證做下來,基本功夯實了才會逐漸接觸業(yè)務;
4、在工廠接觸的單證方式畢竟有限(像我在工廠一做幾年,光操作一個TT,連信用證都做得少,更別說DA、DP了),外貿公司則有機會讓你接觸多種單證;
5、外貿公司的推廣方式多樣又合理,除平臺推廣外,廣交會、國外展會均會派人參加,新手也有機會;工廠的推廣往往隨老板心血來潮隨便安排,要么摳門到連一個收費平臺也不舍得買,要么就大方到一擲十幾萬,然后天天逼你要實單。要知道即使是廣交會,即時簽單的熱鬧場面也早已一去不復返了,會前準備會后跟蹤才是對外貿功夫的真正考練。
6、外貿公司干個幾年,掌握幾個客戶和供應商,完全可以跳出來單干,假如一開始就做工廠,機會則要少得多。
所以說:尋到好的落腳點,才會有快樂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