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市場是指各個國家和地區(qū)之間以商品流通為主要內容的經濟活動的總和。它是伴隨著資本主義發(fā)展與國際分工的拓展而形成的;是建立在西方列強野蠻擴張與殖民掠奪基礎之上的。殖民擴張和掠奪是其形成的主要途徑。
具體表現為:
新航路開辟到十八世紀中期以積累原始資本為主要目標,掠奪金 銀等貴重金屬和財富為主要手段的階段。
最早開辟新航路的西班牙、 葡萄牙揭開了殖民擴張和掠奪的序幕,通過暴力掠奪和敲詐勒索,葡萄牙壟斷亞歐貿易達百年之久。西班牙屠殺 印第安人,建立莊園等在美洲建立了龐大的殖民帝國。17世紀的荷蘭組建大型商業(yè)公司,并在政府支持下成為世界頭號貿易強國。憑借政治上的優(yōu)勢,通過一系列商業(yè)戰(zhàn)爭,英國打敗了西班牙,荷蘭,法國等,到18世紀中期確立海上霸主地位,成為最大殖民帝國。
這一時期的殖民活動,依賴海盜式掠奪,欺詐性貿易和販賣黑人奴隸等方式,伴隨著種族奴役政策,是種公開的,野蠻的強盜行為,為歐洲資本主義發(fā)展積累了大量資本。
十八世紀中期到十九世紀晚期以爭奪商品銷售市場與原料產地為主要目標的階段。
工業(yè)革命使人類進入大機器生產和 蒸汽時代,極大提高了生產力水平,為世界市場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商品;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需求日益多樣化;列強實行自由貿易政策;輪船火車等交通工具先后發(fā)明,密切了人際關系和國際交往。這些因素推動了國際貿易的大發(fā)展,包括歐洲內部,歐洲與海外殖民地及其他地區(qū)間的貿易。歐洲的工業(yè)品大量銷往美洲和亞洲,而亞洲和美洲向歐洲工業(yè)國提供工業(yè)原料和農副產品,從非洲海岸、北美大西洋沿岸、印度海岸、中國東南沿海逐漸深入到這些地區(qū)的內地,世界商品行銷的空間范圍在不斷擴大。
為了滿足急劇擴大的生產和商品銷售的需要,列強在世界范圍內加緊殖民擴張,使世界上許多落后國家和地區(qū)連為一體,成為列強的國際市場,原料產地和勞動力供應地,導致東方從屬于西方,形成了西方主宰世界貿易的格局。
這一時期,大約有數千萬人口從歐洲移居到世界各地,這些移民提供了必要勞動力和先進制造業(yè)技術。大規(guī)模的 人口流動與融合,也帶來了世界動植物物種的廣泛交流,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形成。
十九世紀晚期到二十世紀初以尋求投資場所為目的,積極開展對外資本輸出為目標的階段。
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中,交通工具的變革,使遠程運輸廣泛安 全便捷;電信工具加速了商業(yè)信息的交流和傳播,便利了人們的聯系;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為最大限度的攫取利潤,列強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資本輸出,即對外投資,采取開設工廠,修筑鐵路和其他基礎設施等手段,把世界各地生產,流通和消費緊緊結合在一起。世界市場流通內涵構成日益豐富,大規(guī)模流通以特產、財富、黑奴、工業(yè)制成品和原料為主,發(fā)展到資本流通、金融服務和技術交流等為主。
在殖民擴張和掠奪過程中,武力威逼成為列強的慣用手段。憑借船堅炮利打敗對方,簽定 不平等條約,列強獲取了大量特權。為了搶占更多的原料產地、銷售市場和投資場所,主要帝國主義國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20世紀初,世界被瓜分完畢。歐美工業(yè)國從世界范圍內獲得原材料和初級產品,并進行傾銷和投資;歐美的經濟命運休戚相關,以歐美工業(yè)國為主導的統一的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了。
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推動了對外殖民擴張,促進了世界市場形成;世界市場的形成,為資本主義發(fā)展提供了原料、資本和廣闊的市場條件,極大地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世界市場的形成,一方面便利了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傳播了先進技術和生產方式,沖擊和瓦解著傳統社會結構,推動了人類現代化的進程;加強了各國社會經濟的相互聯系,使世界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加速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另一方面,充滿著殘酷的殖民掠奪和對落后國家的奴役,給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guī)砹松钪氐臑碾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