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城盡是杜拉拉。
才女老徐的電影《杜拉拉升職記》宣傳了大半年,終于上演了?;蛟S是2007年出版的那本名叫《杜拉拉升職記》的小說實在是太火爆了,所以杜拉拉,這個教育背景一般、天資一般、在外企靠著個人奮斗取得了小小成功的職場女戰(zhàn)士,一下子成為了職場界的代言人。無數(shù)讀者齊刷刷地向杜拉拉看齊。
所以,杜拉拉被越來越形象化和對象化。
也所以,當老徐的電影開始上演的時候,我身邊就有不少的小朋友們對此很熱衷。同時也有媒體的朋友來采訪我,問我對杜拉拉的看法。當然,我承認只用了一個半小時在飛機上,就把那半風靡全球的職場“指南”看完了。
就這樣,我仍然知道電影與原版小說有太大的差距。
不過,看了電影的朋友都有同樣的疑惑感——這是一場職場新鮮人的電影?看起來似乎更像是杜拉拉情場記。當然,老徐是預想到觀眾們的質疑的,所以才早早地放出話來——看電影《杜拉拉升職記》就像看本時尚雜志,翻開目錄,有廣告、有漂亮的衣服、有職場故事、有情感、有性。職場只是故事的發(fā)生地,它沒有教授白領生存之道,就連展示的白領生活恐怕在很多職場中人看來,也描摹得過于浪漫或者隔岸觀火。物理學中有個“測不準”原理,嫁接到此處可以演繹為——當你想觀察職場,或者已經(jīng)投身其中時,它已經(jīng)不是原本的職場了。
那些本來以為能夠在電影里看到星點“職場指南”的人卻驚訝地發(fā)現(xiàn)——在電影里,杜拉拉在行政部做得一番順利,固然有肯干的能力,但是,能干的女人太多了,有銷售部總監(jiān)力挺她,才是像康夫遇到了多啦A夢一樣的天降吉祥!要知道通常,跟銷售總監(jiān)叫板那種場面,放在任何一個公司,都只能馬上被開除走人…… 在電影里,就只剩兩個職場上下級男女的感情博弈了。似乎給看客們一個暗示——干得好,不如睡得好。當然了,杜拉拉干得好,也睡得很好!包括在泰國的一夜之歡。
就此看來,那些期望于職場上出彩的人就要失望了。當然,這并不會影響老徐的心情。看看片中植入廣告就知道為什么老徐依然能夠笑彎了眼——《杜拉拉升職記》還沒上映,就憑借植入廣告回收了2/3的成本,這部影片一共有33個贊助商,23個品牌在片中出現(xiàn),尤其是多角度、多頻次的某電腦品牌廣告,讓人觸目驚心,廣告植入程度顯然已超馮小剛。
對此,老徐也毫不忌諱地說,這本來就是個都市題材,我覺得廣告的出現(xiàn)特別自然,你站在街上隨便一掃,到處都是品牌的大廣告,這個片子要是沒有廣告植入我還覺得特丟人。
沒有像小說中那樣跟人“斗智斗勇”,只因一份簡報獲得了大老板的賞識,就從此順風順水,在短短6年時間里,從行政助理轉變成人事主管,月薪從3000元漲至25000元,少了幾分打動人心的激勵。誠然,片中對白領生活與所謂職場風云的描述都只是淺嘗輒止,未到“專業(yè)”程度。這的確不像是一部職場勵志劇。
如果要說從這個電影里提煉出什么職場指南,也顯得太牽強了。咱們就權當看老徐自導自演吧,可以肯定的是,老徐在導演之路上還需繼續(xù)努力,而“職場電影”這個新題材,還需要真正有才華者去重新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