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稅減讓
關稅是世貿組織允許其成員使用的保護國內產業(yè)的重要政策工具。與各自眾多的非關稅措施相比, 關稅具有較高的透明度,能夠清楚地反映出保護的水平,從而可以使貿易競爭建立在較明晰、較公平和可預見的基礎上。因此,WT0極力主張其成員將關稅作為唯一的保護手段。允許以關稅作為保護手段,并不意味著成員方可以隨心所欲地使用這一手段。相反,"通過互惠互利的安排,切實降低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是多邊貿易體制所確立的基本原則之一。從GATT到WTO都一直致力于削減關稅。在GATT的前五輪談判中,關稅減讓曾是談判的唯一議題,在以前的各輪談判中,關稅減讓也是始終被列在談判議題的首位。經過多邊貿易體制下的八輪談判,全球關稅水平逐步得到較大幅度的降低,從戰(zhàn)后初期平均45%左右降到了目前的5%左右,大大提高了市場準入程度。
烏拉圭回合后,關稅減讓問題的發(fā)展主要呈現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關稅總水平將進一步降低。發(fā)達國家的大部分關稅減讓將在從1995年1月1日起開始的5年時間內完成。完成后,其工業(yè)品關稅將被削減40%,加權平均稅率將從6.3%降至3.8%。經濟轉型國家的加權平均稅率將從回合前的8.6%減至回合后的6%,減幅達30%。發(fā)展中國家(地區(qū))因數量眾多、情況復雜、差別很大,難以統(tǒng)計總的關稅減讓幅度,但大體上發(fā)展中國家所有工業(yè)品的加權關稅水平將從15.3%降至12.3%。
第二,征收高關稅的產品數量將變得更少。WTO各成員之間的關稅結構差別很大,高關稅常見于發(fā)展中國家。經過烏拉圭回合談判承諾,到2000年,對于從各個渠道進入發(fā)達國家市場的產品,征收高于15%稅率的產品占其總進口的比重將從7%降至5%。而對于發(fā)展中國家的出口產品,征收高于15%稅率產品的比重將從9%降至5%。
第三,更多數量的產品受到關稅的約束。關稅約束在多邊貿易體制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謂關稅約束就是要求,當一成員同意將某一產品的關稅"約束',在某一特定水平時,它就有義務保證不將關稅提高到超過該特定水平之上,除非對有關的貿易伙伴的貿易損失進行補償。烏拉圭回合的重大成就之一是進一步提高了工業(yè)品和農產品約束水平,即發(fā)達國家將稅率受約束的進口工業(yè)品數量從78%提高到99%;而發(fā)展中國家則從21%增加到了73%;經濟轉型國家的比例將從73%提高到98%。從農產品情況看,烏拉圭回合以前只有1/3的農產品關稅項目得到約束,烏拉圭回合所制訂的"關稅化"自由進程,將所有農產品的關稅都約束了,其中發(fā)展中國家(地區(qū))約束程度提高得最快,從17%提高到100%,發(fā)達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也從回合前的不到60%提高到100%。這一切意味著對貿易者和投資者大大增加了進入市場的安全度。對于發(fā)達國家而言,約束稅率一般是實際征收的稅率,而大多數發(fā)展中國家則將稅率約束在高于實際征收稅率的水平,將約束稅率作為關稅上限。
第四,烏拉圭回合后出現了所謂的零關稅領域。在烏拉圭回合談判中,發(fā)達國家和一些發(fā)展中國家承諾取消某些領域的所有關稅,即所謂的零關稅領域。這些領域包括藥品、農用機械、建設設備、醫(yī)療器械、家具、紙張、鋼鐵和玩具等。作為零對零關稅減讓的結果,享受發(fā)達國家免稅待遇的進口工業(yè)品的價值比重將從20%躍升至44%。1997年3月26日,占世界信息技術產品貿易量92%以上的40多個國家達成了《信息技術產品協(xié)議》,承諾發(fā)達國家到2000年、發(fā)展中國家到2005年前分階段將信息技術產品(包括電腦、電腦軟件、半導體、半導體制造設備、電訊設備及科學儀器等六大類的200多項產品)的關稅降為零。信息技術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正在逐步提高,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服務貿易也不斷增長。降低乃至消除這類產品的關稅將使消費者以更低的價格獲得這些產品,大大有利于關系到WTO所有成員經濟發(fā)展的信息技術在全球的傳播。信息技術產品協(xié)議的達成為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的到來奠定了必要的基礎,也為21世紀全球貿易開拓了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