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外貿政策對于促進進口的政策對于拉動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是有著積極的意義的,但是與此同時,歐美一些國家的刺激政策并未真正的對癥下藥,而這樣的外貿政策是極有可能引發(fā)新危機的出現。
發(fā)達國家經濟噩耗層出不窮,主要貨幣匯率也在其牽引下波動。希臘債務危機導致歐元急劇貶值。目前,美國外貿政策趨于保守,房產市場再度走低,導致美元大幅下跌。下一個可能輪到日元。
跨國公司引領的全球化使得大型經濟體的行為更像理論中的小型開放經濟體。美聯儲或歐洲央行努力刺激經濟增長時,實際上也在刺激全球經濟增長。刺激政策會流向成本較低、銀行系統健康的地方。如果相信這個道理,那么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目前的措施,是在加速新興經濟體產生通脹和資產泡沫,而美國外貿政策的方向也正在趨向于保守。
美國接二連三報出慘淡的經濟數據。美國和西方國家的人士又在談論通縮。前三個月,美國CPI指數下滑,更加驗證美國外貿政策保守化這種論調。美聯儲目前面臨重新恢復“量化寬松”(QE)的壓力。由于預測美聯儲將重拾QE政策(俗稱QE2),美元匯率迅速從最近的高位下跌10%。國債和貨幣市場價格已經體現了QE2預期。美聯儲調低了對美國經濟前景的預估。美聯儲決定,將其持有的抵押債券所獲得的大量收益投資買國債。這不能算真正的QE2,因為沒有注入額外的量化寬松額度,只是保持過去流動性注入的水平。但是,市場對此卻想象無限。
全球化的現實是,像歐洲、日本和美國這樣的發(fā)達經濟體會遭受低增長和高失業(yè)率雙重打擊。刺激經濟并未對癥下藥。迷信刺激會導致刺激過量,首先將導致新興經濟體出現通脹,產生泡沫。隨后,發(fā)達經濟體也將步其后塵。而美國外貿政策和歐盟外貿政策更是走向了錯誤的方向,錯誤的政策處方會將全球經濟陷入不必要的震蕩,或使其停滯發(fā)展,也可能在新興經濟體引發(fā)新一輪的金融危機。伯南克先生,醒醒吧,別再對刺激政策執(zhí)迷不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