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互聯網金融的話題一直炙手可熱,熱點層出不窮,但是總感覺沒有說出互聯網金融的實質,主要原因是談論互聯網金融的人士,要么只懂金融、要么只懂互聯網,能夠既懂金融又懂互聯網的人實在少之又少,甚至還有部分人士將互聯網+金融的任何事務都算作互聯網金融。因此,若要了解互聯網金融,首先應了解互聯網的精神內涵是什么!
自從20世紀互聯網技術在美國誕生以來,以互聯網為核心基礎的信息技術已徹頭徹尾地改變人類社會,現在談論的不再是要不要利用互聯網,而是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聯網的事情了。但是,互聯網的本質,也就是互聯網精神,多數人不清楚,只知道它是一個有用的工具。這樣的理解太過平淡。從官方解釋,互聯網精神是“開放、平等、分享、協(xié)作”,但究其實質,其實是“普世精神”,也可以說是“普惠精神”。
由于互聯網的存在,讓整個世界更加扁平化,行為更加平民化,人與人更加平等、自由。在互聯網時代,你可以與國家主席直接交流、與你仰慕的名星直接對話;同樣,你的信息變得更為透明、你的伙伴將更多。當然,在互聯網時代,若沒有一定的管制如信息管理或信用管制,你的甄別成本將越來越高。因此,互聯網對傳統(tǒng)商業(yè)、管理、交流模式的變革將會出以下趨勢:間接的交流(管理、交易等)行為將越來越少,直接的交流(管理、交易等)行為將越來越多?;ヂ摼W讓世界變得更小、效率更高。早在很多年前就提過的地球村概念,在可以預計的未來將會實現!“去行政區(qū)域”的互聯網政府將會越來越多,即不再會有省、市這個層級,而是通過互聯網,中央直管縣、甚至鎮(zhèn);“去實體醫(yī)院”的網絡醫(yī)院將越來越多以及去實體教育”的網絡教育也將越來越多??傊鐣\行效率將會大大提高、中間環(huán)節(jié)將越來來越少,社會資源將會更加有效地配置。
其次,我們應了解什么是金融。顧名思義,金融就是資金的融通,也就是將錢從A融通給B。在傳統(tǒng)金融里,由于信息的嚴重不對稱與資源的壟斷,誕生了許多金融中介,這些金融中介包括正規(guī)軍如銀行、保險、信托、投資銀行等金融業(yè)態(tài),也包括非正規(guī)軍如地下錢莊,抬會等。在傳統(tǒng)金融里,由于金融管制等諸多原因,正規(guī)金融中介從誕生的第一天開始就具有貴族或官家的血統(tǒng),并且攫取了其他行業(yè)難以企及的利潤。在互聯網金融里,互聯網將會“去金融中介化”,也就是將來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中介將不再只是貴族血統(tǒng)了,充其量它們只是個牌照,一個工具罷了。
綜上所述,互聯網金融其實就是“普世金融或平民金融”,也就是說金融將會被人們用互聯網方式從神壇上請了下來,不再只是權貴的游戲。在互聯網金融理論體系下,人人都是金融家(銀行家、投資家、保險精算師等),人人都是金融的受益者!
現在,結合我在互聯網金融(坦率地說,我更喜歡用“網絡金融”、而不是“互聯網金融”來定義這個行業(yè),但是目前普遍稱呼為互聯網金融,暫且按此名定義吧!)近十年的實踐與研究來談談對互聯網金融看法,主要分三個部分,即互聯網金融的昨天、今天與未來。
首先,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互聯網金融的昨天,我經常問朋友一個問題,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叫什么名字,多數朋友會告訴我是阿里巴巴,是淘寶網。
錯,大錯特錯!
中國比較大的電子商務公司是中國銀聯!是證券交易所!是工商銀行!他們比阿里巴巴或淘寶大幾十倍,甚至幾百倍!
2012年中國銀聯的交易額是21.8萬億元,中國證券交易所(包括上海與深圳)的交易額是31萬億元。中國工商銀行網上銀行交易額為330萬億元。通過阿里巴巴進行交易的是普通商品,而通過銀聯、工商銀行、證券交易所交易的是特殊商品——金融商品,這就是互聯網金融。因此,其實,互聯網金融早已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都沒有感知。
在1995年美國出現世界上第一家網絡銀行開始,互聯網金融就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如招商銀行的網上銀行、易保在線的網絡投保、證券交易的電子化等等。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已無時無刻不在使用互聯網金融。但是直到今天為止,互聯網金融還多數只是金融行業(yè)的互聯網化。前些日子一直有人在談論兩個詞,即金融的互聯網化與互聯網的金融化。顧名思義,金融的互聯網化就是將部分或者全部金融業(yè)務通過互聯網來完成,互聯網的金融化就是互聯網企業(yè),尤其是電子商務平臺公司為平臺的商戶提供了更多的增值服務如投融資服務,也就是嫁結了部分金融機構的資金;從本質意義上來說,這些都不是互聯網金融的實質。
我的第一個網站好像叫金融易,是互聯網金融,由于合伙人的原因中途夭折,第二個網站金融產品網是2004年花了6000元請了下沙網的創(chuàng)始人謝茂勝團隊做的(當時他們剛創(chuàng)業(yè)、現在很牛B了),金融產品網的定位是一個金融產品或服務的超市,希望所有的人(包括機構)在這里可以找到所需要的金融產品或服務,并且可以在線交易或申請。記得當初我與謝茂盛說,希望老百姓可以不用出門在家里就可以通過網絡申請辦理開戶,過幾天銀行就會將存折或銀行卡寄過來。這是我對互聯網金融的最初想法。其實,還只是金融的互聯網化,并不是真正意義的網絡金融。但是如果能做到,也將是社會的極大進步!前幾天,剛聽到一條新聞,股民以后不用再到證券公司通過互聯網就可以開設證券賬戶與資金賬戶了,中國多數證券公司已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網絡開戶!這是互聯網金融具有里程碑的事件,我相信,銀行的電子化開戶未來也會實現!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金融的互聯網化或互聯網的金融化有多重形態(tài),根據我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幾種:
1、自營商城模式,也就是金融的互聯網化
現在各大銀行都有網銀,并且都在不遺余力地拓展電子銀行業(yè)務。以工行為例,2012年,工行電子銀行交易額為332萬億,占全行業(yè)務總量的75%,工行每十筆業(yè)務,有7筆以上是通過電子銀行來完成的,并且每筆成本是傳統(tǒng)柜臺成本1/7。因此,可以預計在10年內,繁華鬧市中“銀行多過米店”的現象將顯著減少,自助銀行將越來越多、銀行將會出現社區(qū)化、樓宇化(即銀行將會更多出現在寫字樓,居民樓)、平民化的現象。
在自營商城形式中有兩個具有代表性的機構,其一是平安集團的陸金所,他們已不是單純的自營商城了,已經開始了資產證券化,主要是信貸資產證券化的嘗試了。另外一個是阿里小貸,也是大家所說的阿里金融,從某種意義來說,它實質是中國第一家真正的網絡銀行。
2、第三方金融產品銷售渠道模式
這個模式主要是作為金融機構的金融產品在互聯網絡上的銷售渠道,第三方平臺在互聯網上建設諸如金融超市或理財產品超市的網絡平臺,使用戶可以在網絡上進行比價選擇。目前以數米基金網、好買基金網為代表。前期火熱的“余額寶”其實也只是第三方金融產品銷售渠道模式。
3、電商供應鏈金融模式,也就是互聯網的金融化。
此類模式以敦煌網與建行、金銀島與中行的合作為代表。目前多數電商已從原來的信息流、物流的服務轉向為平臺商戶提供投融資服務的綜合電商解決方案。在這種模式下,電商企業(yè)為銀行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流監(jiān)管方案再加上部分電商平臺提供的第三方擔保,因此金融機構通過數據分析可以批量進行客戶分析、評估與放貸,將原來的散單業(yè)務變成了批量業(yè)務。這些平臺的優(yōu)勢在于積累了大量的客戶數據,也就是現在流行的大數據分析。其實,阿里金融也是供應鏈金融模式,但是由于它已自行放款,所以我把阿里金融模式定義為自建商城模式。
以上所說的只是互聯網金融的初級階段,2006年拍拍貸的出現,才真正有一些互聯網金融的雛型; p2p模式的出現,引領了互聯網金融的方向,即將間接融資轉變?yōu)橹苯尤谫Y。
根據央行2012年的報告,數據顯示,非貸款融資即直接融資占社會融資總額的32.8%,若與2004年相比,中國的直接融資比重已經提高很多了,但是與國外百分之五六十以上的直接融資比重相比,還相差甚遠!但目前傳統(tǒng)的直接融資多數并不是真正意義的直接融資,更多的還都是通過金融中介進行的。
因此,在互聯網金融的昨天,沒有體現互聯網金融的普世精神,只是通過一些技術的手段讓金融產品的購買者更加方便、更加省時。在互聯網金融的昨天,傳統(tǒng)金融機構還依舊保持貴族的高傲,端坐在神壇,讓普世大眾頂禮膜拜。
但這一切,從支付寶推出“余額寶”以及p2p如雨后春筍般出來之后,金融行業(yè)才引起了一連串的化學反應。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互聯網金融的今天的競爭格局,若說起互聯網金融的今天,就不得不說起2012年溫州金融改革,盡管溫州金改屬于中國金融發(fā)展里程碑的事件,但坦率地說溫州金融改革是非常不成功的。我在溫州金改推出的第一天打電話給我的合伙人,說民營金融的機會來了,并且是大機會!!因為未來金改的重點在于利率的市場化與民間金融的陽光化。2012年應定義為中國的金融元年,其后十年將是中國金融發(fā)展,尤其是民營金融發(fā)展的黃金十年。因為,中國若想真正實現*總書記所說的中國夢,必定先要實現金融業(yè)的繁榮與強大,尤其是民營金融以及網絡金融的繁榮與強大,因此,我們必須擁抱這個機會。
今年,由于余額寶的出現,被很多人定義為互聯網金融的元年,其實,溫州金改就應采用以互聯網為主要技術手段對傳統(tǒng)金融進行革新,即實行網絡版的民間借貸中心。對此,搜錢網具有系統(tǒng)的解決方案,當初曾與溫州相關部門交流,但也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如愿。前些日子,我與浙大金融學會的汪瑋院長交流,他說其實當初溫州金改也想過用互聯網金融的手段,但由于種種原因沒有采用。所以,由于溫州管理當局的抉擇原因,互聯網金融硬生生地推遲了一年。對于溫州來說,其實是比較遺憾的!原本這個事件也可以將溫州載入史冊的。
現在的互聯網金融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已經報道的互聯網金融文章里已有多個版本,各有千秋。但根據我的實踐體會與對互聯網金融的理解,互聯網金融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1、互聯網金融技術類公司,此類公司主要提供基于互聯網的金融技術服務,不能算真正意義的互聯網金融,為了方便大家了解,姑且劃分。此類公司又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支付技術公司:也就是第三方支付公司,通俗地說,這些公司通過技術手段接入了各大銀行的支付端口,并為用戶提供了一些個性化的結算服務。目前已有250多家支付公司,該行業(yè)門檻不高,由于支付是基礎,因此,支付公司后續(xù)商業(yè)模式的定位將決定了此類公司的機會與風險。
(2)軟件開發(fā)技術:也就是為互聯網金融提供建網站開發(fā)與軟件開發(fā)的軟件公司。如傳統(tǒng)金融軟件提供商如杭州的恒生電子主要是給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軟件服務;目前還出現一類專門為p2p公司提供軟件開發(fā)服務的第三方軟件公司;對于一些不愿意在技術開發(fā)投入大多資金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他們一般購買通用網站軟件與域名后,進行域名解析與服務器等布署后,一個簡單的p2p網站就可以運作了。目前80%以上的p2p公司都沒有建立自已的網站開發(fā)部門。因此,低門檻、高安全風險等問題在p2p公司里普遍存在。
2、 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類公司,此類公司主要提供基于互聯網的金融電子商務服務,我把它視為寬泛的互聯網金融。按服務模式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任何PC互聯網平臺都將會向移動互聯網方向發(fā)展,因此在此不將移動互聯網單獨分類)
(1)金融的互聯網化模式或互聯網的金融化
在當前,金融與互聯網的融合將更加緊密,尤其是傳統(tǒng)電商已不再甘心為銀行提供互聯網的金融配套服務,他們想在金融豐厚的利潤里分一杯羹,目前已有蘇寧、騰訊、京東等電商企業(yè)在積極申請民營銀行牌照。
(2)第三方的金融產品銷售渠道模式
這個模式在原來第三方基金銷售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貸款產品銷售等多種形式。體現在具體業(yè)態(tài)上有B2B、B2C、B2B2C、B2B2B等多種形式,體現在商業(yè)模式上有貸款等金融產品搜索比價與信息服務等、體現在產品類型上有基金銷售平臺與貸款產品銷售平臺。典型案例有北京的融360與好貸網,上海的融道網、天天基金網、杭州的全球網、數米基金網
(3)綜合型的互聯網金融公司
這個模式的代表是搜錢網,搜錢網定位是專業(yè)的一站式網絡融資服務商,用戶不但可以找到貸款,也可以進行股權融資。搜錢網將涵蓋目前第三方金融產品銷售、p2p、金籌等多種業(yè)態(tài),也是目前為數不多做綜合性平臺的互聯網金融公司。
(4)P2p模式的貸款平臺
目前,中國互聯網金融的95%都屬于這個模式,這個模式的最初原型屬于互聯網金融,但通過多年的發(fā)展,已演變成多種模式,如不提供擔保的拍拍貸模式、提供擔保的人人貸模式,提供債權證劵化與擔保的有利網模式。由于過多的p2p公司已涉及了擔保與資金,因此,這個行業(yè)存在較大的法律風險與道德風險。
(5)眾籌模式
眾籌模式也屬于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金融,中國的眾籌模式還不多,主要涉及政策法規(guī)上的制約,具有代表的是點名時間、天使匯。
3、互聯網金融管理工具類公司
即對金融應用提供個性化的互聯網管理手段,為用戶提供便利的管理工具如理財工具、或信用卡管理工具,這些金融管理工具主要通過互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幫助用戶進行實時的賬單管理、投資理財分析等,體現了自動管理、自動匹配、自動投資等功能。這類公司也不屬于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金融,但這類公司的發(fā)展將大大推動互聯網金融的發(fā)展??梢栽O想,若將信貸風險評估系統(tǒng)進行量化模型化,結合大數據的挖掘與分析,是不是可以真正實現去銀行化呢?我認為是可行的。
4、互聯網貨幣
目前被承認的互聯網貨幣還只有比特幣,其實,QQ幣等虛擬貨幣也具備一定的金融屬性,但是我認為,短期內還不會成為主流。事實上從國家機器的本質來看,也不太可能,充其量只是法定貨幣的電子化,即“去現金化”!
目前中國的互聯網金融的格局屬于群雄逐鹿,我把這個階段定義為互聯網金融的第二階段,對于上述互聯網金融業(yè)態(tài),從短期來看,金融的互聯網化將占據主要地位,但是直接融資模式下的p2p與眾籌模式將會取代傳統(tǒng)金融模式,最終的演變結果是p2p公司或眾籌公司借用了或通過合法手段獲取正規(guī)牌照后從事資金融通業(yè)務。因此對于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金融公司遲早會被金融監(jiān)管部門招安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先有兒子后有娘的事也將在互聯網金融公司再次出現。
在互聯網金融的今天,由于p2p或眾籌模式等直接融資沒有占主導地位,因此還不能完全體現互聯網“普世金融”的特性,但是我認為只需10-20年,必定將升級為互聯網金融的高級階段。
互聯網金融的未來,也就是互聯網金融的高級階段是什么樣的?
根據謝平教授所說,將來可能出現一個既不同于商業(yè)銀行間接融資、也不同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第三種金融融資模式,他將這種融資模式稱之“互聯網直接融資市場”或“互聯網金融模式”。對此,我不認同。在我看來,互聯網金融的未來將是以真正的直接融資為主,間接融資為輔助的融資模式,而不是三種融資模式共存。這是互聯網金融發(fā)展的高級階段,也可以說最終階段。這個階段完全體現了互聯網p2p(點對點)的技術特征,真正實現了資源的最優(yōu)配置。再說得極端點,互聯網金融發(fā)展的最終表現應是直接融資占社會融資比重的90%以上,而目前美國的比重僅只有60-70%左右,中國僅占20%(并且這里的直接融資還有一些屬于偽直接融資)。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互聯網金融的發(fā)展空間巨大。
未來的互聯網金融將會出現謝平教授所說的出現超級網銀的現象,即機構或個人只需要央行設立賬戶,直接通過央行進行清結算。從這個角度,也意味著將會出現“去銀行”的現象,小權貴將會大量消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將只會一個超級權貴或若干個大權貴,社會財富的塔基將會更加堅實,屆時將有可能真正實現“普世金融或普惠金融”。另外,未來也將會出現超級投行的現象,也可以叫做網絡投行的行業(yè),目前的摩根、高盛、花旗等超級掮客將面臨極大的挑戰(zhàn),若不考慮監(jiān)管問題,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網絡交易所、這些超級掮客將演變?yōu)榫W絡交易平臺。同樣,未來的互聯網金融將通過集成信用、行為分析、基于數據挖掘、分析真正實現線上交易。
至于互聯網貨幣,我的看法無非是法定貨幣的電子化,互聯網貨幣還不太可能取代傳統(tǒng)法定貨幣,只能在小范圍或更嚴監(jiān)管中使用,主要原因是國家政權的原因,但這里又引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如何真實地進行貨幣戰(zhàn)爭,也可以稱之為金融戰(zhàn)爭。
縱觀現在各地政府對互聯網金融的看法,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就是縣區(qū)級政府相當重視與積極,并有相關縣區(qū)如上海黃浦區(qū)、北京海淀區(qū)等陸續(xù)推出相關政策,但是從市級、省級尤其是國家層面都沒有相關舉措,多數還在觀望!縣區(qū)政府重視在于利益趨動,省級或市級不重視或沒有推出相關舉措,我認為有些遺憾!從我運作搜錢網的實踐來看,我認為互聯網是解決市、省甚至國家金融戰(zhàn)略或布局的最有效辦法。對于互聯網金融,我的看法不是要不要監(jiān)管的問題,而是放在如何重要的戰(zhàn)略位置的問題。其實,互聯網金融應放在各地政府甚至國家經濟戰(zhàn)略的首要高度來重視!!!前些日子,前證監(jiān)會主席郭樹清在山東履新,要求每個地市必須標配分管金融的專職副市長,我認為這還不夠,根據搜錢網的實踐經驗,最好的方式是通過互聯網金融。
為什么這樣說呢?主要在于互聯網的資源配置作用。目前,中西部的部分市縣都向東部發(fā)達地區(qū)進行招商引資,但是若研究一下當地政府的相關經濟指標(GDP/存款指標/貸款指標),你會發(fā)現,中西部不是缺錢(存貸比比東部低),而只是缺人、缺商業(yè)思維,同樣,東部的存貸款與GDP的比率遠遠大于中西部經濟不發(fā)達的地區(qū)。因此,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中西部存款被商業(yè)銀行從當地搬到經濟發(fā)達的東部,然后,中西部政府又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將原本屬于中西部的資金搬回來,因此在金融發(fā)展水平不同的地區(qū)存在嚴重的金融剝削現象。放在國家層面,同樣如此,美國發(fā)行巨額債券,將中國的存款吸引過去,然后中國又通過招商引資的形式將資金弄回國內。事實上,金融資本的剝削將比產業(yè)資本的剝削更血淋淋!因此,從國家戰(zhàn)略層面應高度重視互聯網金融的重要性、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政策引導與法律監(jiān)管。
上面的論述已基本概括了互聯網金融發(fā)展的基本模式與發(fā)展軌跡,但是如何更好、更快、更有效地利用互聯網金融為實體經濟或民生進行服務是一個全新課題,值得政府、學術界與行業(yè)實踐者共同探討與研究。搜錢網通過三年的摸索,已形成了具有搜錢網特色的網絡金融模式,但“普世”的互聯網金融體系形成還是需要更多政府、學者與行業(yè)實踐者共同參與、共同推動,只有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更有生機、更富創(chuàng)造力、更能服務實體經濟的互聯網金融,才能實現中國的金融強國夢。
李群:
搜錢網(www.souqian.com)創(chuàng)始人,對互聯網金融長達十年的研究與實踐,致力于用網絡改變傳統(tǒng)金融生態(tài)。
杭州市濱江區(qū)偉業(yè)路3號
業(yè)務熱線(微信同號):18143453325
業(yè)務郵箱:2848414880@qq.com
業(yè)務QQ:2848414880
目標:致力于幫助中國企業(yè)出海淘金
使命:為國內企業(yè)跨境出海提供動力支持
愿景:打造用戶期待和尊重的外貿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