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Jam,接觸跨境電商這個行業(yè)不多不少正好5年。從剛開始的勉強收支平衡,到如今年入幾十萬,說實話,我的成績不算什么,無論是國際電商龍頭亞馬遜也好,還是東南亞新興巨頭蝦皮,年銷幾百萬上千萬的大玩家真的不少。隨著跨境電商近幾年在國內的飛速發(fā)展,越來越多新鮮血液地進入,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被帶著入坑——似乎跨境電商行業(yè)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說到底,跨境電商還是離不開外貿那點事,資源、渠道、人脈,不過新入場的朋友們可能一樣都沒有,更有很多朋友抱著試試的心態(tài)學著別人選了個平臺,開了個店,選了幾個產品,投了點廣告,結果產品沒賣出去不說,還搭進去不少時間和金錢。
這一系列的文章,我將用這些年我的實際經歷,來幫助這些朋友,不一定能幫你實現財富自由,只希望真心想做好這行的人能過的比以前好一點。
作為新手小白想要做跨境電商,首先一定要選對平臺,現在全世界大大小小不下5000個平臺,光是日瀏覽量百萬以上的平臺就有不下幾十個,不好好了解一下各個平臺的特性,怎么能保證賣的出東西去呢,就拿亞馬遜來說,大家都知道亞馬遜好,無論是管理、倉儲、買賣權益都很成熟,但亞馬遜真的適合小白作為入場的第一選擇么?我看倒未必,畢竟平臺流量越大,往往競爭也更加激烈,更具體的咱們后面再談。
做跨境電商一般有兩種運營模式,第一種是獨立站交易模式,第二種是跨境平臺交易模式,跨境平臺交易模式很好理解,你作為商家,入駐諸如亞馬遜、eBay、蝦皮等第三方平臺;獨立站也不難,相當于具有銷售功能的品牌官方網站。從定位上來講,第三方平臺更偏重于“產品”,而獨立站更偏向于“品牌”。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要買一件衛(wèi)衣,跨境平臺交易模式的流程是:打開某寶/某東/某多——搜索“衛(wèi)衣”——挑選合適的——購買;但如果你對品牌有要求,比如就想買某個品牌的衛(wèi)衣,那流程勢必就是打開這個品牌的官網——查看衛(wèi)衣類目——挑選合適的——購買??赡苓@里有的朋友會說,我在某寶上搜索衛(wèi)衣也會推薦我想要品牌的衛(wèi)衣啊,可能還有折扣,為什么我要去官網呢,其實這里面就涉及到幾個核心邏輯,第一是你的APP會根據你的習慣推薦你可能想要看到的內容,第二是你的APP會根據你的某些行為、天氣、日期等為你“推薦”你可能想要的東西,這里再細說就遠了。
跨境平臺交易模式和獨立站交易模式相互并不沖突,而且獨立站肯定是未來發(fā)展所必不可少的,但考慮到運營難度和成本等問題,我建議小白還是從入駐跨境交易平臺開始。
在確定了初步的運營模式之后,我們就要開始挑選入場的平臺了,前面也提到過,全世界大大小小有不下5000個平臺,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挑選更適合的平臺呢?我建議先從下面6個維度了解相關信息,最后綜合考量做出選擇。
1. 入駐門檻
這里主要涉及兩大方面,第一方面是資質相關,不同平臺對商家有著不同的要求,比如亞馬遜只接受企業(yè)入駐,而蝦皮可以以個體工商戶入駐;另一方面是費用相關,比如wish需要繳納2000美金的預繳注冊費,速賣通需要繳納10000人民幣起的技術年費,而lazada則不收取任何費用。
2. 主要客群
這個維度很好理解,即你的產品將會被那些人看到,以蝦皮為例,蝦皮占據了東南亞大部分市場,但同時也分有新加坡站、馬來西亞站、印尼站等等不同分站,選擇一個站點作為首站后,在達到一定條件后可以申請再開通第二個站點甚至更多。而了解主要客群的目的就是了解當地的消費習慣,確定產品及定價等為后續(xù)運營工作支撐。
3. 倉儲/發(fā)貨形式
新人朋友們在了解跨境電商剛開始一定都會很快的接觸到FBA和FBM這兩個詞吧,其實簡單理解就是你需要知道所選的平臺是否有官方倉庫,提供倉儲服務以及對應收費是多少,如果不提供官方倉庫的話我們就要多考慮一層國際運費或者是當地自己租倉庫的問題,剛開始的時候單量小,自己發(fā)貨問題不大,可后期單量一但增多且分散,國際物流的影響就會很大,還有天氣,運輸時效等諸多問題,雖然很多平臺都設有運費補貼,但總歸個人情況需要個人評估,后面我也會單獨寫出來跟大家分享。
4. 傭金
不同平臺不同品類的產品之間傭金差異很大,比如同樣是廚房用品,可能速賣通上面是8%的傭金,而到了亞馬遜就是12%的傭金甚至更高。
5. 賣家保障
依照不少跨境電商平臺的規(guī)則,當買家付款后,貨款將由平臺實施第三方托管,買家收到貨并確認之后,貨款再從第三方轉移到賣家賬戶。如果交易順暢,這種模式有利于保護買賣雙方,大家都樂于接受,但是如果遇到交易糾紛,付款過程中就麻煩不斷了。如果出現買賣糾紛,平臺介入的話,不同平臺給予賣家的保障的區(qū)別就會體現出來了,像什么制作虛假照片蒙騙退款這種事真的并不罕見。
6. 流量
流量的關鍵程度相信不用我多說了,不過正如我在上面提到的,大流量有大流量的好處同樣也有弊端,選擇合適的就好。
新人入場,選好平臺就如同給孩子選擇學校一樣重要,流量巨大的大賣場有時候不一定是最合適的選擇,小而美的精品店也不一定真的做不出成績,重要的是合適,只有選對了平臺,才能盡可能避坑,而一點點的進步,也會成為你堅持下去的動力,這不是一夜暴富的項目,也不是閉門造車就可以的。
這次就先寫這么多,下一篇我整理了主流的30大跨境電商平臺,供大家參考。
最后,共勉。